(1)以凌球教授为主要技术带头人的核电站辐射监测系统研究开发团队;
(2)以肖德涛教授为主要技术带头人的氡及其子体系列监测仪研究开发团队。
凌球,男,1944年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6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核物理专业,南华大学第一任校长,我国国防系统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核物理领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主持过“八五”攻关项目“13N监测仪研制”、“13N监测仪工程应用”研究、国防科工委项目“×××蒸汽发生器泄漏监测技术 ”、核科学基金项目“X射线数字成像技术研究”、省科委重点项目“数字化X光机研制”和湖南省重大科研项目“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肿瘤)”技术研究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先后出版专著两部,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二项,教学成果三等奖一项。参加并主持过多次国际学术会议。
周剑良,男,1957年1月生,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核物理专业,南华大学科技处处长,教育部核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990年获中国核工业总公司“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4年获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6年获国家级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以来从事氡技术及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承担了“KF-603热释光氡子体个人剂量计”、“氡及氡子体计量检定与实验装置”、“氡及氡子体计量检定装置完善”、“全国氡累计探测器首次对比和技术评价”、“铀矿工个人剂量区域监测估算方法与个人剂量监测方法的长期对比实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α放射性气体220Rn的绝对测量”等10多项科研课题。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出版专著3部。
肖德涛,男,1964年6月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02年获得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专业工学博士学位。现为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氡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南华大学氡实验室主任,现任中国核学会辐射防护分会第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第八届中国核物理学会固体核径迹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核安全与辐射环境安全专业委员会委员、第六届中国电子学会和中国核学会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分会专业委员会委员,被湖南省评为首批12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授予“国防科技工业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称号”。长期从事气载放射性的计量、防护与示踪技术领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核能开发项目1项,其它科研项目多项,科研经费100多万元。获国家发明三等奖一次,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二次、三等奖三次,发表论文40多篇,被SCI、EI收录20余篇。其中主持完成的“瑞尔康环保防氡涂料的研究”,获得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三等奖,衡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该项目已成功的实现产业化,创产值1600余万元,并被国家评为“火炬计划”推广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