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

在校生| 教职工| 校友| 访客| 南华大学信息门户

学院新闻

罗文:在“强核报国”之路上奋楫笃行



2024年12月16日  编辑:作者:夏文辉 龙学涛  审核:核科学技术学院
点击:[]

罗文教授,现任南华大学博士生导师,荣获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学者及湖南省“芙蓉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称号。他在科研领域成绩斐然,以第一作者或主要合作者身份在《物理评论研究》《物理评论应用》等知名刊物上发表高质量论文100余篇,并在SCI/EI/CSCD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此外,罗文教授在学术界担任多重职务,包括中国核学会青年科技奖评审专家、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分会理事,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函评专家等,在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力和专业地位。

罗文指导学生做实验

初心不改,强核报国追梦不停

2002年,罗文考入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学习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入校后,他加入“两弹一星”精神研究会并担任学生干部,在学习和活动实践中对“两弹一星”精神和“核工业精神”有了深切感悟。“本科时,学院书记谢来锦、辅导员胡海波对我生活学习给予了很多关照,学院老师苏琦、赵桂芝、肖德涛治学严谨,是他们指引我走上强核报国这条路。”

2006年本科毕业后,罗文考取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核技术及应用专业,硕博直读。2011年,他博士顺利毕业,应邀在国防科技大学理学院核技术研究室担任讲师。2012年,完成了在国防科技大学的任务后,罗文决定回到南华大学担任讲师——这是他出发的地方,也是他梦想起飞的地方。

2015至2016年,罗文踏上了欧洲学术探索的征途,走访了欧洲极端光设施-核物理部与英国思克莱德大学。在极端光设施-核物理部,罗文的卓越表现吸引了机构的注意,他们慷慨地向他抛出了橄榄枝——一个待遇丰厚的长期副研究员职位。

“我要回国,投身教育,深耕科研。”罗文毅然拒绝了这份诱惑。“在国外,我认识了一些优秀的科学家,开阔了科研视野,也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国内的研究环境及人才待遇相比过去有了显著的改善。在科研条件方面,国外比国内具有明显优势的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尤其在核研究领域,国内的设施条件,已经可以和国际一流水准相媲美。”两年的欧洲研学,不仅拓宽了他的学术视野,更激发了他内心深处的使命感,他决定将将海外学识的种子播撒在祖国的沃土上。

回国后,罗文选择回到南华大学,一边教书,一边搞科研。

奋力攻关,教学科研两开花

每年高达300-400课时的重压,这对许多青年博士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挑战,科研与教学之间的天平似乎难以平衡。“人生就是一场与困难的较量,解决困难是我们的使命。”面对教研平衡的困境,罗文要求自己“两手抓,两面都要开花”。他不仅出色完成了教学任务,还将思政课打磨成精品,更创新性地将课堂升级为双语教学的舞台,助力学生提升英语能力。

“一个好老师,科研与教学应相辅相成,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中,以研促教,以教促研,教学相长。”罗文如是说。他时刻关注国内外科研动态,将国际前沿的科研信息融入课堂,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针对当今青年博士在教研侧重点上面临的挑战,罗文认为,“博士毕业后的五至十年是奠定科研基础的黄金时期,青年博士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明确自己的特色,要找到并融入自己的学术圈,多接触多交流,才能走得更远更稳。”

罗文在复旦大学现代物理所开展学术报告

罗文在毕业五年时间内主持获批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8岁即获评副教授,医用同位素全光产生和核废物高效嬗变方面的科研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

近些年,罗文主持获批国家级科研和学术交流项目8项,以第一(通讯)作者或主要合作者身份在《物理评论C》《物理评论应用》《科学报告》《应用物理快报》等国际高水平刊物上发表SCI收录论文80余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件,主持完成湖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和湖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荣获中国核能行业协会青年创新人物奖。

面对荣誉,罗文最想感谢的是他的妻子的支持,让他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术与教学中。“我将太多时间献给了工作,错过了许多陪伴家人的宝贵时刻,两个孩子出生的都是爱人独自面对。她解决了我生活中的诸多难题,没有她的支持,就没有今天的我。”在提及妻子时,罗文的脸上既有歉意,又洋溢着无比的自豪。

潜心育人,做学生成长路上的明灯

“人生的选择丰富多元,无论身处何职,皆需全力以赴,力求卓越。”教育者、科技工作者、管理者……罗文身兼数职,不论何种身份,他都全身心投入,充满干劲。

李鑫祥,曾是罗文的学生,现是与他是并肩共事的同事。他回忆道:“在罗老师担任我班主任期间,他总能为我们提供宝贵的机遇与科研资源,以满腔热忱与专业精神,确保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罗文教授的团队中,年届37岁的博士生罗凯军,谈及导师时,满是感激与敬佩:“罗老师不仅在学术领域为我指明方向,更如同挚友般,分享生活智慧,帮助我克服诸多困扰,可以说,没有罗老师的悉心指导,便没有今日的我。”

对于2023年刚进入罗文课题组的硕士生宋良宏而言,罗文教授成了他科研路上的指路明灯。“我本科期间学习的并非核类专业,刚进课题组的时候对相关的工作开展一无所知,这让我非常迷茫,很多时候成了组里的‘拖油瓶’。罗老师总是不断开导我‘先去做,不要管对错,之后才是纠正与调整,不断地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成了我科研路上时时刻刻铭记的箴言,让我对研究生这个身份和科研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

罗文(前排左五)带着课题组成员参加学术论坛

在科研上对学生严格要求,在生活中则无微不至地关怀,罗文坚持“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的育人理念,用“真诚、真情、真心”助力每一位学生成长成才。他时常与学生深夜讨论科研难题,耐心疏导学生的情绪波动,主动资助遇到困难的学生。2015年夏天,他腾出自家房间给新入课题组的刘同学住宿,让他能够安心学习。在老师的感召下,刘同学学习刻苦,屡获殊荣,最终顺利进入国内“双一流”高校攻读博士学位。

近些年,他指导了硕博士生有20余名,其中直博生2名、国家奖学金7名、省优秀毕业生3名、省优博优硕各1名、校优硕1名。他经常鼓励学生参与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其它横向课题,参与科研团队联合实验攻关,资助学生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扩展学术视野。他指导的研究生刘维媛、蓝浩洋、罗凯军等人多次获得省级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他指导的多名本科生考研(或保研)至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

从教十四载,现今,罗文成为了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院长,他直言:“回望来时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得更好,将一直深耕教育育人,潜心科学研究。”


上一条:《光明日报》专版报道我校先进核能技术设计与安全团队先进事迹

下一条:新华社报道我校韦悦周教授团队从“独居石”中 成功提取“肿瘤克星”高纯医用核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