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工科背景下传统“核类”工科专业改造升级研究与探索
湖南省教育厅,普通教育项目,HNJG-2021-0615,新工科背景下传统“核类”工科专业改造升级研究与探索,2021年立项,主持人:曹锦佳,团队成员:朱志超、康玺、郑晓敏、杨骏辉。
在新工科背景下,传统“核类”工科专业改造升级的研究与探索需要结合学科交叉、产业需求和技术创新,提高教育质量,着力提升专业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与国际接轨。本研究从本科生视角出发以学生学习时间管理和教师对教学的时间投入为重点剖析当前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本科教学需要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针,提倡以兴趣为驱动的个性化教学,调整教师教学和科研的评价体系,以“新工科”和新产业导向来改革现有的本科教学,提高本科生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以学生为中心”为切入点,探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这一对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探究能力有着更高要求的教学形式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出发批判了能虚不实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改革趋向,从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角度论述重视虚实结合的理由和重要性。以南华大学核类本科专业——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为例,阐述了现有核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本专业特点,进而提出“新工科”背景下核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及其相关举措,经反复论证提出了优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思路,希望为我国核类专业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论文著作
[1]曹锦佳,洪琪,郑晓敏.新工科背景下核类专业升级改造的探索——以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3.8, (31): 37-40.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u3gpgSR0TKekxpYDjH6CXvbPeZ9sjD7wprHWST8kkivWTgJON8JOo8NF1_d0EinvIJJGucoNZL12Cv7refnti9DB0MtVweDIuO5i_vuCe-kYe6Rc6bCOVc5Iwu6BFnGz3qGBN8MaTYjOkoJ2DfOx4pFvMKrvFaXqSZoJWMjCt-qSdLZtysUVGuWWV2vw-b_5&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2]曹锦佳,赵佳蔚,向东.虚拟仿真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从“以学生为中心”为主切入点[J],教育教学论坛, 2023.1,(3): 185-188.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u3gpgSR0TKchJeJ6oZ2doShKi4lfljWKBJuqT-6kfY6gbOqIbfDM8TK3SBFh5PuBmJTYW-JN0N5YPnRJnuH63Z3TJ-0aSDph9t8bQc1sDogHXst2jcjS9X3qYHVeiWGdnJMczgeQmOqXkNfd_ae552Xb6BhCkzK5huuY3VCBHhW3ov--ZaEZx36sy6r2qwgC&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3]赵佳蔚,曹锦佳,向东.从学生视角分析本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 2022.4, (8): 128-131.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u3gpgSR0TKelDQ9NfbF6zgo_UKSbYG0cU6KokNYcun2jr0yMAQMtLABY_COs_GJGl_BiwUo_DmUPbV-xKkTbGVIQgDiwo9eNISKxtkdi0Y9v0b9T5vB18mF84LMnXK6WkSPslZDmHvwTyFd494VYUlyYprWS_CB64AXeppRUAvZkMi-pA19yuSW-TN2AbIHi&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软件著作权
闪烁室计数法测氡虚拟仿真实验系统, 2022.7.
其他应用类
《辐射剂量与防护实验》实验大纲。
2.“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实验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湖南省教育厅,普通教育项目,HNJG-2020-0445,“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实验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2020年立项,主持人:贺三军,团队成员:赵修良、王晓冬、郑贤利、刘丽艳
在新工科迅猛发展的浪潮中,高校实验教师评价体系的革新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针对传统体系存在的针对性不足、评价主体单一、权重分配不科学等问题,运用Delphi-AHP法精准构建了高校实验教师评价体系。该体系融合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借助Delphi法科学筛选核心指标,确立了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素养以及团队协作这五大一级指标,并进一步细化为21个二级指标,同时运用AHP法量化各指标的权重。
在实施策略上,该体系秉持导向性、科学性等原则,创新融合定量分析与定性评估,保障评价全面客观。该体系已在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试点,调查显示80%教师认可其对教学改进的指导作用。目前正与多所高校洽谈推广。
论文著作
[1]贺三军,赵修良,刘丽艳,王晓冬.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实验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策略研究[J].前卫,2024(33):0001-0003.https://qikan.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 id=1000004291933
[2]贺三军,赵修良,刘丽艳,王晓冬.基于Delphi-AHP法的高校实验教师评价体系构建[J].电脑校园,2024(30):262-264.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QKBJB D20242025012200006598
[3]王晓冬,肖敏,周超,赵越,杜雪成,贺三军*.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校企合作”的核工程类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与实践—以南华大学为例[J].素质教育,2024(1):257-0258.
3.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背景下核物理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湖南省教育厅,普通教育项目,HNJG-2021-0090,“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背景下核物理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21年立项,主持人:黄千红,团队成员:王振华、向东、李小华、钟翊君
为适应新时期国家对核事业高层次拔尖人才培养需求,以南华大学核物理拔尖班学生培养为例,开展了核物理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培养模式采用拔尖班培养方案单独制定,课程设置注重数理基础的夯实,培养过程贯穿思政和人文教育,强化使命驱动,强调志趣驱动,发挥导师制的教育、教学双重功能,通过大科学装置游学访问和前沿科学讲座等凸显大科学装置和大师的引领作用。分析了培养模式改革的成效和不足及进一步优化的初步途径和方法,为推进同类拔尖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在实施策略上,研究构建全新人才培养理念,完善课程体系理论,创新教学方法理论,已在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核拔班试点,调查显示师生普遍认可其对教学改进的指导作用。
论文著作
[1]黄千红,郑晓敏,向东,周钰珊.核物理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以南华大学核物理拔尖班为例[J].进展, 2024, (18): 34-36.
https://ss.zhizhen.com/detail_38502727e7500f2609ff27b565b195c056201753f2b163e91921b0a3ea255101fc1cf1fbb4666ae6814fe499bb3bc01f8b869b319667113335debbb0f95b887638949926389e2049841b2f1027a60be8?&apistrclassfy=0_3_15
[2]黄千红,郑晓敏,向东,钟翊君.三全育人实施模式*——本科生导师制寓“育”于“教”模式研究[J].教育研究前沿(中英文版), 2024, (1): 78-81.https://ss.zhizhen.com/jour/detail_38502727e7500f2642f9101ff951598e17439f0fa124a9e71921b0a3ea255101fc1cf1fbb4666ae618f59ffed9d292b2837e1092cde726820a8ba642d3e92fbd9b42bde71f7e9004e35ecdd1318d6d2e
4.新时代高校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探索
湖南省教育厅,课程思政项目,HNJG-2021-0616,新时代高校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探索,2021年立项,主持人:隋阳,团队成员:宋英明、左国平、周超、赵亚楠。
本研究聚焦新时代高校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以《核电厂概率安全评价》和《核反应堆安全分析》课程为例,深入探讨课程思政融入的路径与方法。研究指出,核工程专业因涉及核能利用与核技术应用,对安全性要求极高,课程思政需特别强调安全意识与社会责任。同时,该专业多学科交叉、技术前瞻性与实践性强,要求课程思政深入挖掘各学科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创新精神与职业道德。
基于此,研究构建了一套课程思政体系,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绪论、专业知识教学、课堂互动、课程实践及综合设计等环节。例如,在绪论中引入核安全法规与文化,强化学生对核安全重要性的认识;通过课堂互动分析核事故原因,引导学生理解我国“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原则。该体系实现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的深度融合,为核工程专业课程思政落地提供了实践路径,助力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工程人才。
论文著作
[1]隋阳,丁睿.新时代高校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 2024(5): 133-136.
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Ch9QZXJpb2RpY2FsQ0hJTmV3UzIwMjUwMTE2MTYzNjE0EhpRS0JKQkQyMDI0MjAyNDAzMjkwMDAwMTE1NBoIbmF3NWs3czM%3D
[2]隋阳,丁睿.新时代高校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以核反应堆安全分析课程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 2024(24): 81-84.
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Ch9QZXJpb2RpY2FsQ0hJTmV3UzIwMjUwMTE2MTYzNjE0EhpRS0JKQkQyMDI0MjAyNTAxMDgwMDAwMDMwNhoIZjU1NWw5dnY%3D
5.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背景下虚拟仿真技术在核工程与核技术实践教学中的改革与实践
湖南省教育厅,普通教育项目,主持人:刘紫静,团队成员:赵鹏程、左国平、陈珍平、曾文杰。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背景下虚拟仿真技术在核工程与核技术实践教学中的改革与实践”项目调研分析了学生特征、企业和科研单位人才需求,结合数字化反应堆的技术特点,制定了五大实践环节的教学目标、实践层次和教学大纲。重点开展了数字化反应堆技术在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五大实践环节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研究;基于数字化反应堆平台开发认知实习、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综合创新五大数字化实践教学模块,提出数字化反应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模式,结合教学效果反馈,初步构建了合理可行的核工程与核技术数字化反应堆实践教学体系。
论文著作
[1]赵鹏程,刘紫静,于涛,曾文杰,谢金森,陈珍平.核工程类人才培养“三融一体”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21(04):44-46.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u3gpgSR0TKdLd00zUcfJmkKVEv0CbnQq9V0pnshzp6-g9LoN97iYUVoXl_Fd1K1fIvy-p6OTS6MTX0RQ_AQJNMdqij0wje-dlC2orV5mF0TKhuzjkUD70KNEkE9lZy4s6T5CmmOGHV5p6C9uFdxk5TttisWKD2x2e7lXTUDxx12wknEzLDGopGfoi8A2343B&uniplatform=NZKPT
[2]赵鹏程,刘紫静,于涛,王振华,谢金森,陈珍平.新工科背景下核安全人才培养创新平台建设的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21(03):41-43.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u3gpgSR0TKdZkX2K0ELqu6TGlmgS3dFdTFYglWmOlpqoue_R102gMMGfSiPOx8wQQI4Fg4EN4ejb5SzUkU2UU-zs33K-1jZjzi7cCWAjRf3DTCCOwNKGJEkNRWdnrhL260B3cGdaqzQ3812QJLxXtIfAxTgm5IYxhSQCm0QavCJLn66eO7Ktb3rSoaK6FAST&uniplatform=NZKPT
[3]刘紫静,赵鹏程,赵亚楠,何丽华.基于数字化反应堆技术的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教师,2024(22):125-126.
[4]刘紫静,赵鹏程,赵亚楠,何丽华.融合数字化反应堆的核工程与核技术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创新路径研究[J].教学与研究,2024(22):171.
6.工程教育认证下国际实质等效的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校企融合的核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湖南省教育厅,普通教育项目,HNJG-2020-0443,工程教育认证下国际实质等效的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校企融合的核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2020年立项,主持人:王晓冬,团队成员:王振华、屈国普、周超、赵鹏程
在构建符合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如《华盛顿协议》)、体现核能行业特色的“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校企融合”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以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的核工程与核技术、辐射防护与核安全、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三个工科专业为实践载体,解决传统核工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学科壁垒高、实践能力弱、行业对接滞后、国际竞争力不足等核心问题,探索新时代核工程教育改革的可行路径。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我国“双碳”目标和“一带一路”核电出口战略亟需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核工程人才,项目通过强化产教协同与国际化对标,助力核能产业技术升级和全球市场拓展。引领工程教育改革,通过科教、产教、校企深度融合,打破高校教育与企业需求间的“最后一公里”壁垒,为工程教育认证体系提供可复制的核领域范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能力产出为导向,培养兼具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全球视野的复合型核工程人才,支撑核能行业安全高效发展。
论文著作
[1]王晓冬,肖敏,周超,赵越,杜雪成,贺三军*.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校企合作”的核工程类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与实践—以南华大学为例[J].素质教育,2024(1):257-0258.
https://www.quaeduc.com/index.php/lbd-2-11-478
[2]…,王晓冬*.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实验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策略研究[J].前卫,2024(33):0001-0003.
https://qikan.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1000004291933
[3]…,王晓冬*.基于Delphi-AHP法的高校实验教师评价体系构建[J].电脑校园,2024(30):262-264.
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QKBJBD20242025012200006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