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写出多少个中国省份?”近日,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稻花香下承‘核’梦”实践服务团队的志愿者孙启焜,用一个互动问题瞬间点燃了衡南县车江镇城关第二小学课堂的热情。

孙启焜带领孩子们开启了一场中国地貌的视觉之旅:层峦叠嶂的桂林喀斯特山峰、闪烁着神秘光芒的罗布泊盐壳地、沟壑纵横宛如大地年轮的黄土高原……当目光投向世界奇观,土耳其棉花堡的白色阶梯让孩子们发出“像棉花糖!”的惊叹,爱尔兰巨人堤道则被想象成远古巨人留下的足迹。孩子们目不转睛地观察图片,认真记录,在轻松的氛围中汲取着丰富的地理知识。

另一位志愿者向圳昊则用生动的动画,揭开了“重心”的神秘面纱。屏幕上各种物体巧妙平衡的演示,牢牢抓住了孩子们的好奇心。紧接着,每人拿到一张画有多边形的卡片,亲手实践找出它们的重心。理论学习之后便是动手环节——在志愿者指导下,孩子们利用橡皮筋、木棍和橡皮泥,兴致勃勃地制作三角形结构不倒翁。当看到自己亲手完成的作品稳稳立在指尖,教室里爆发出阵阵欢呼!这种将知识转化为实物的互动,让孩子们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此次“理论讲解+动手实践”的科普课堂,不仅传授了基础科学知识,更有效锻炼了孩子们的观察力、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志愿者们用有趣的知识和耐心的引导,在孩子们心中悄然播下热爱科学的种子。寓教于乐的方式,点燃了求知热情,也为他们未来的探索之路点亮了一盏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