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在风口浪尖上的弄潮儿
——记“青春与理想”专家讲座
(文:周宇君 陈晨 闫航 图:闫航)
2017年4月18日晚19:30,罗文博士应“马大姐”心灵有约工作室负责人马军教授邀请,在核院四楼教室举行了“青春与理想”专题讲座,此次讲座也为核科学技术学院2017年“5.25”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之一。马军老师是此次讲座的主持人,并全程参与了活动的交流互动。
罗文老师现是核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核设施退役与治理研究所副所长,国家公派英国思克莱德大学访问学者。罗老师原为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2006届本科毕业生,2006年9月考上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核技术及应用专业研究生,硕博连读,2011年6月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在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理学院工作,2012年8月至今在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工作。罗老师长期从事激光驱动的辐射源、激光核物理及其前沿应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科研课题3项,参与国家和省部级课题10多项,发布学术论文60多篇,其中第一作者(含通讯)SCL/EL收录论文21篇,公开申报国家发明专利4项。
罗文老师通过对其理想设定,考研经历的分享,结合其丰厚的阅历知识,穿插三国故事、《北京折叠》书籍内容等,偶尔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中,不断拉近与同学的距离,并从“规划人生”“挑战自我”“提升能力”三个方面和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规划人生
罗文老师首先询问了在场同学个人的大学规划,在认真分析后发现,很多同学在规划中体现了其短期性、盲目性和不稳定性。罗文老师首先承认这些小的目标均为构成大学生活的一些美好的愿望,但不足以支持其“理想”,老师以个人经历为例,其用了十五年完成了自己最初的理想——做一名高校老师。以此理想为核心,他不断地进行学习和深造。罗文老师强调,只有有了理想这棵大树作为主干,才有相应等待春天到来的枝繁叶茂,否则只会成为没有形态和支撑的灌木丛,难成大器,也难在其领域有所建树。
挑战自我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教育的普及趋势下,大学文凭含金量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大打折扣。而作为核科学技术学院学习的同学,也更应该在学术上和个人能力上,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挑战自己。罗文老师希望大家可以静下心,在冷静分析和听取周围人的建议后,对自己以及将来有清晰、理智的认识,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挑战高于自己能力的事情。只有在风口浪尖上做理想的弄潮儿,才能逼着自己学习、进步,才能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熠熠生辉。
提升能力
罗文老师通过个人考研及招收研究生面试的经历,衷心地希望同学们在明确自己目标之后,不断地积累个人见识和个人能力,充实自己的大脑,让自己变成一个富有真才实学的人,利用好自己在大学的青春时光,让大学经历发挥其价值,为自己的人生添光加彩。只有拥有了核心竞争力的人才可以在等待机会到来时厚积薄发,而不是在机会到来时夸夸其谈,纸上谈兵。
最后的提问环节,罗文老师介绍了自身考研经历,强调如何提升能力与把握机遇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同时,对于一时难以理解的晦涩课程,罗文老师通过自身学习经历,赞成了马军老师提出的先记忆、后消化的学习方法。当理想与现实有脱离时,希望大家用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及时调整心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希望大家理想的参天大树能够开花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