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学生工作>>团学活动>>正文

核科学技术学院学风建设实施办法

时间:2017年11月28日    作者: 

南华核技[2017]08

     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是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为落实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切实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进一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扎实的举措建设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的学风。为迎接湖南省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现根据学校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工作方针和以问题为导向,分解任务、层层落实的评建工作原则,结合我院实际,根据《南华大学“创建优良学风、迎接审核评估”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制定本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一、加强学风建设指导思想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通过教风带学风、考风正学风、管理促学风、活动倡学风,齐抓共管,标本兼治。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以解决学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为重点,促进优良学风全面形成。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学习首要”工作理念,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和迎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坚持标本兼治,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成才的主体作用,努力推动我院学风建设再上新台阶。

二、加强学风建设主要目标

我院学风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保持稳定、发扬传统、突出特色、促进发展,建立和完善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引导学风从规范向素养方向发展,使学生达到“乐学、勤学、会学”,形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刻苦钻研,团结协作,诚实守信的优良学风。“乐学”就是要能做到目标明确,动力强劲,兴趣浓厚;“勤学”就是要能做到意志坚强,毅力持久,心态健康;“会学”就是要能做到方法正确,习惯良好,效果显著。

三、主要制度和措施

(一)全面动员,广泛宣传。

在全院范围内召开以“创建优良学风、迎接本科教育评估”为主题的班会,通过班会、学生干部培训等有效的宣传形式和新媒体渠道的宣传途径,进行全院范围内的宣传动员工作。在全院范围内进行学风建设的问卷调查,掀起学风建设新高潮。以宣传手册或微视频等形式向广大学生宣传学校审核评估,使广大学生了解学校评估工作;同时通过学生文明公约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增强学生对学校审核评估工作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明白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从自身学习做起就是对学校审核评估工作的贡献。

(二)实施教学质量督导,提高教学质量,以教风带动学风。

教师要做好教书育人工作,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教风带动学风。要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增强课堂吸引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积极指导学生开展综合性、设计性专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我院定期召开党政联席会议专题讨论学风建设,要求全院师生高度重视学风建设工作,学院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教学情况,加强教学过程的质量管理。要求专任教师抓好课堂教学管理,以优良教风带动学风建设。除学院教学督导团、教务处工作人员加强课堂教学巡查外,还建立了由院学习部牵头的查课小分队,建立以年级为单位的班级学风评比周报制,每周一进行公示通报;对出现教学事故的教师一经核实严格依照学校相关规定及时处理并予以公示。充分发挥学生信息员的作用,及时反映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加强日常教学管理,培养良好的教风,促进学风建设。

(三)实施大学生涯管理工程,拓展综合能力,提升综合竞争力。

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实施大学生涯管理工程。一年级学风建设侧重于:新生入学教育、新生心理适应及学涯规划教育、专业基本情况介绍、班集体、团支部建设及宿舍文化建设。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遵纪守法、文明礼仪、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二年级学风建设侧重于:继续开展学涯规划教育及理想信念教育,广泛开展各种学术讲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术意识,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以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通过党、团、学生会组织建设,争先创优等活动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三年级学风建设侧重于:积极开辟和拓展与我院学生专业相适应的社会实践基地,鼓励学生自觉投身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同时在三年级学生中加大诚信教育的力度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通过召开就业指导讲座、模拟招聘会等,让学生及早了解社会职场要求,把握面试技巧,为以后就业奠定基础。四年级学风建设侧重于:加强毕业班学生考研学习的引导和辅导工作,组织经验交流会,同时,对毕业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

(四)发挥班团组织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加强对学生班委会、团支部的建设。要把责任心强、能力突出、学习成绩优秀、在学生中有较高威信的学生挑选出来担任班级学生干部,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和教育,加强班级组织的班子建设,提高班委会、团支部的组织管理能力。要大力开展以学风建设为主题的班级主题教育活动。各学院可根据学院实际情况,每两周定期召开班会,大力开展学习心得、学习经验交流、研讨会,帮助、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班级中开展“一帮一”、“结对子”、“兴趣小组”、“科研小组”等学习互助活动,组织学习优秀的学生积极帮助学习后进的学生,形成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学习氛围。

(五)严肃考风考纪,加强学业帮扶

首先要加强诚信教育,集中每学期课程结束前的一段时间,进行以端正考风为主的学风建设活动,开展拒绝作弊诚信应试教育,要求学生堂堂正正做人,诚诚实实考试,以真实的成绩向自己的父母和学校汇报自己的学业情况。其次要严肃考试纪律,在校期间任何考试作弊一经查处一律给予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决不姑息。并将有关考场守则和对作弊学生的处分意见向全院同学公示,进行宣传教育。

对于出现学业困难、发生学籍异动的同学,首先应及时收集、统计学生的基本信息,存入“核院学籍异动学生数据库”,重点关注此类同学的日常动态和学习情况,并建立以QQ群、微信群为载体的沟通交流平台,保持与此类同学的联系;其次加强辅导员老师的追踪回访,敦促此类同学加强学习;最后是对学业困难的学生加强朋辈帮扶和专任教师点对点帮扶,由优秀学生组成的“朋辈帮扶团”,以及专任教师点对点帮扶,有目的、有计划地发挥伙伴和榜样的作用,向出现学籍异动、学业困难的同学传授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经验,实现互相促进、优势互补、共同成长。

(六)全面推进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和考研,促进学风建设工作。

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学生科研活动。各学院要根据自身学科特点,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寓教于乐、富有吸引力的学科竞赛和学生科研活动;要安排优秀的专业老师担任学生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的指导,是学生在学科类活动中能够增长本领,增强实践能力,巩固专业知识。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各有关职能部门、各学院尤其要认真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级“挑战杯”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结构模型竞赛等影响较大、层次较高的学科竞赛活动,力争前列。大力引导学生考研。要从大学一、二年级开始,加强对学生考研教育。要积极组织开展考研经验交流会,数学、英语学习研讨会等考研类活动,帮助学生打好考研基础。

(七)以就业指导明确学生学习目标,促进学风建设工作。

结合我院实际,从一年级新生开始,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大学生涯规划,正确认识专业未来的就业方向,明确自身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素质。对考研、公务员考试、企业就业等几个不同的发展方向给予重点指导。开展就业形势与政策方面的讲座与咨询,鼓励学生参加英语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证书考试、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等,请往届优秀毕业生回校座谈,建立完善的用人单位信息库,毕业生反馈信息库,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就业实例,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提高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

四、管理与制度保障措施

1、学院成立学风建设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教学副院长和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各系主任、辅导员、各班班主任、教务秘书等为成员的学风建设工作组。任课老师责任到人,班主任积极配合,大家充分沟通和交流,以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明确辅导员为年级学风建设第一责任人,要结合各年级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学风建设措施并负责落实。班主任为班集体学风建设第一责任人,负责班级的学风建设与具体实施。通过培训、交流座谈等形式,全面提高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工作者的管理水平。要深入教室、宿舍,抓好考勤,坚持每周听课,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坚持带好早操、抽查晚自习和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制度;与任课教师交流并主动向学院领导和系主任反映教与学的情况,在学风建设上抓出实效。

3、完善教学秩序督察制度,严格学生考勤制度,其内容包括学生到课率、早操出勤率、晚自习出勤率、公益劳动参加情况、宿舍卫生评比等。做到每个班级、每个课堂都有专人负责考勤。加强对学生上课、晚自习考勤和卫生情况的检查,并定期公布考勤和检查结果,表扬好的,批评差的,并与班级和个人的各种评优挂钩。

4、建章立制,发挥规章制度的激励和约束作用。要建立健全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相衔接、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相适应的学风建设的制度体系。要加大开展学风建设的经费投入,确保学风建设工作顺利开展。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健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树立学习榜样,为从严管理,抓好学风提供有利保障。 

 

 

 

 

 

                     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

                       二〇一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分享到:

COPYRIGHT 2019 © School of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