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上午,我校在核学楼205会议室举行能源动力学科建设专家研讨会。会议特别邀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教育部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廖强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彭海平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核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核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高璞珍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朱恂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文双春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房双世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冯美玲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杨楚罗教授莅临会议做交流与指导。南华大学校党委书记高山出席研讨会并讲话。研讨会由南华大学副校长于涛主持。研究生院、核科学技术学院、机械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等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

研讨会现场
会上,高山书记致欢迎辞,高山首先对出席本次研讨会专家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由衷地感谢,他指出在校庆65周年之际,围绕资源和能源展开的能源动力学科建设研讨会意义非凡。“南华大学是一所五部委共建高校,经过长期的办学,学校已经形成了鲜明的“核特色”“医品牌”和“环保优势”。近年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能源动力学科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引进了不少契合学科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人才,目前学校拥有国家首台高性能光纤激光器、先进核能技术设计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成果。与此同时,输变电作为衡阳传统产业,已经在衡阳蓬勃发展,处于全国顶尖水平。能源动力学科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和外部条件,希望与会专家们不吝赐教,为我校能源动力学科建设提出真知灼见,共同助力该学科发展。”高山书记强调。

高山书记致欢迎辞

于涛副校长主持会议
随后,核科学技术学院院长郑波从能源动力博士点全国分布情况、新一轮博士点申报政策导向、能源动力学科概况三个方面介绍了能源动力学科总体建设情况。核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赵鹏程汇报了核能工程方向的师资力量、人才培养、学科平台、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合作交流等方面的情况。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谭誉宇汇报了输变电与储能方向的师资、科研成果、学科平台等方面的情况。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朱红梅汇报了能源动力装备与材料方向的建设背景、方向简况及特色、师资、代表性成果、正在推进的重点工作等方面的情况。

相关二级学院负责人做汇报
汇报结束后,与会专家对我校能源动力学科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与点评。与会专家首先充分肯定了我校能源动力学科建设取得的成绩。专家们表示,在保证申请能源动力专业博士点的基础条件达标的情况下,建议在几个方面上下真功夫,一是要加强能源动力学科的整合,厘清三个拟设学科方向的逻辑关系并进行整合,以突出自身特点和优势;二是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要跟行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满足国家的战略需求;三是明确每一个学科的优势特色要为总体优势特色服务,在申请材料中阐明能够支撑各个优势特色的相关成果。“我们会加强学科建设的必要性和逻辑性,重点突出自身特色,详细阐述三个二级学科方向之间的关联,将继续完善能源动力专业博士点申请材料。感谢专家们的指导与帮助。”于涛副校长在交流发言中指出。

与会人员自由交流

廖强教授发言
交流结束后,与会专家们参观了我校先进核能技术设计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磁约束核聚变研究中心、核燃料循环技术与装备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和高性能激光应用联合实验室,详细了解了各实验室建设运行、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等情况,并对各个实验室的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肯定。

与会专家们参观实验室
最后,高山书记代表学校对专家组的辛勤付出和悉心指导表示衷心感谢,他强调负责能源动力学科方向建设的各二级学院要明确任务与分工,结合自身历史沿革和核特色优化学科专业布局,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进一步加强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不断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促进能源动力学科发展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