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5日至9日,由南华大学“两弹一星”精神研究会、南华大学“核星闪耀”志愿服务团、南华大学“核韵青春,志愿同心”大学生志愿服务团3支团队组成的核科学技术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深入核工业711功勋铀矿旧址、衡东县南湾乡、南华大学乡村振兴驻村点——郴州市安仁县永乐江镇长潭村,开展了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探访功勋铀矿,感悟核业荣光
实践伊始,团队于7月5日前往我国第一座铀矿——郴州711矿参观学习,为活动奠定了深厚的精神基调。成员们走进矿洞、陈列馆,通过锈迹斑斑的设备、历史照片和文献资料,聆听老一辈核工业人默默奉献的故事,深刻感悟“两弹一星”精神的时代光辉,体会新中国核工业发展的艰辛与荣光。

科普宣讲下乡,精神知识双传
带着这份感悟,实践团在长潭村正式展开工作。他们精心设计通俗问题,开展“两弹一星”精神和核科普宣讲活动。通过“我国为何大力研发原子弹和卫星?”等提问,讲述科学家突破封锁、铸就国之重器的奋斗史,弘扬爱国奉献精神;在核科普环节,以“X光片与核技术有何关联?”等贴近生活的例子,结合图片视频,普及核技术在医疗、农业等领域的应用,有效消除了村民误解,激发了大家对核科学的兴趣,特别是孩子们展现出浓厚的探索热情。

关爱老幼送暖,青春担当显行
关爱老人儿童是实践的重要部分。成员们走访慰问孤寡老人,送去生活用品,帮助打扫房间、整理家务,并围坐倾听他们的故事,传递社会温暖。针对村中儿童,团队开设趣味课堂和游戏,通过树叶贴画、手工制作、科普小实验等形式,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在活动中,团队成员全心全意为村民提供各项帮助,在烈日下帮助老人晒谷,在大雨来临前又帮助他们抢收稻谷,保护了农民财产安全。这些行动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调研产业现状,献策振兴发展
为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对长潭村进行了深入调研。成员们实地走访,与村党委书记黄花凤、驻村工作队队员曾定华、周忠文及村中老人深入交流,详细了解村里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长潭村已形成千亩烤烟、百余亩橘子基地和油茶基地等特色产业,成为村民重要收入来源和生态建设亮点。调研也发现产业链不完整、销售渠道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成员们结合专业知识,提出了挖掘文化资源打造旅游品牌、利用互联网拓宽农产品销路等可行性建议,得到了村干部和村民的高度认可,为乡村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此次三下乡活动意义深远:宣讲活动打破了知识壁垒,将“两弹一星”精神和核科学知识播撒乡村;关爱行动传递了人文关怀;乡村调研为产业发展精准把脉。活动切实为长潭村注入新动力,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以专业知识服务社会、以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的责任担当,搭建了高校与乡村深度合作的桥梁。
未来,实践团成员将继续秉承服务社会、奉献青春的宗旨,发挥专业优势,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让青春在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