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5日至7月9日,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团在核工业711功勋铀矿旧址、衡东县南湾乡、南华大学乡村振兴驻村点——郴州市安仁县永乐江镇长潭村开展了一系列以“两弹一星”精神宣讲、普及核科学技术知识为核心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寻根铸魂:在功勋旧址触摸初心

7月5日,实践团走进核工业711功勋铀矿旧址。纪念馆内泛黄的老照片、锈迹斑斑的采矿工具,矿洞(防空洞)里潮湿石壁上深浅不一的凿痕,无声诉说着老一辈核工业人“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坚守。触摸岩壁时,成员们仿佛看见前辈们打着手电筒勘探的场景——“这就是‘大国重器’背后的青春。”一名队员在笔记本上写道。此次探访,为后续宣讲储备了鲜活素材。
播种信仰:用"乡土语言"讲活历史

带着从旧址汲取的精神力量,团队深入乡村调研,发现村民对“两弹一星”有朴素自豪感却知之甚少,青少年则渴望系统性认知。针对需求,队员们连夜打磨宣讲稿,用方言故事、问答互动替代专业术语。7月8日,团队在安仁县面向青少年组织了一场生动的“两弹一星”主题宣讲。宣讲员们系统介绍了“两弹一星”的研发背景、艰辛历程和伟大意义,用感人的故事和深刻的阐释,加深了孩子们对这一民族丰碑的理解,激发爱国情怀。
启智润心:让核科学走近乡野



在核科普方面,服务团同样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成员们通过展示科普展板、分发书籍资料、利用PPT演示,向孩子们讲解了核聚变原理并介绍了仿星器装置等前沿科技,为孩子们普及了核基础知识、核安全常识以及核技术在医疗、能源等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有效传递了核科学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增进了认知。

本次活动,通过开展“两弹一星”精神宣讲、科学普及活动,成功将科学精神和知识火种播撒在安仁县。实践团队长康欣感慨道:“这次活动围绕‘两弹一星’精神宣讲与核科普展开,我们用乡土语言讲活历史,让核科学走进乡野,看着科学精神和知识的种子在安仁县落地生根,特别有成就感。接下来,我们会优化活动形式与内容,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宣传方式,努力扩大‘两弹一星’精神和核科普的覆盖面与影响力,为培养未来科技人才、推动核科学普及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