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科学技术学院
 
 
 
 
 
  虚拟仿真实验课程
  实验教学资源
  实验教学效果
  实验教材
 
 
  平台功能
  信息化设备
  网络与信息安全
 
 
  合作企业概况
  合作企业的参与程度
 
 
  教学和管理队伍
  科研水平
  教研教改论文
 
 
  管理体制
  制度保障
  教师考核管理
  开放机制
  教学质量监控
  运行维护
 
 
 
 
中心特色与创新

(一)行业特色鲜明,覆盖面宽

  本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开设的核物理、核工程与核技术、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核安全工程、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铀矿采冶工程、放射医学等相关课程,涉及铀矿采冶、核电运行、核技术应用、辐射防护、核安全等学科专业领域,覆盖了核燃料循环产业链,具有鲜明的核行业特色。可以很好地解决核学科专业实验教学在放射性、高危环境条件下,实验教学高成本、高消耗、不可及或不可逆操作的困难。

(二)教学、科研相辅相成,科教相长

  中心依托学校在核能与核技术工程方面的已有先进科研实验设备和丰富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软件,实现二者有机结合。一方面,我们将MCNP、NJOY、CITATION、SCALE、DRAGON等核能与核技术工程方面的专业软件用于教学,让学生掌握最为实用的科研程序;同时在实验教学中,又自主开发了基于三角剖分的二维特征线程序TSMOC、可求解次临界系统高次Alpha本征函值HARMONY程序、可用于百万居里级大型钴源辐照装置快速优化排源程序SPA等软件系统。实现了教学科研相辅相成,达到科教相长的有益互补。

(三)多学科交叉,受益面广

  本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具多学科交叉特点,不仅可直接培养核类专业人才,而且可以培养其他相关学科人才。开发了具有核医结合的医用核技术仿真;与铀矿开采专业结合的核资源开发仿真;与机械专业结合的核电厂系统与设备虚拟仿真实验课程等。
  在为本科生提供教学资源的同时,中心所提供的大量科研仿真软件资源,可为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学历教育提供充分的科研条件,发挥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且,中心所设开设的核电站虚拟漫游、医用核技术等虚拟仿真实验课程还可以为我校所承担的环保部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核电站的工作人员培训、核能与核技术科普教育等非学历教育提供实验教学手段,大大提高了教育的受益面。

(四)云计算模式,大大提高开放共享程度

  核能与核技术工程方面的虚拟仿真软件资源依赖的操作系统多种多样,会影响资源的共享范围。本中心将在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平台模式下,通过桌面云的方案(如下图),应用虚拟化的技术,虚拟化出所需的操作系统桌面并将所需软件分发到各个桌面系统。使本虚拟仿真实验中心,不受开放时间、实验室地点、实验室低配的计算资源的限制。通过分阶段建设后可面向全国开放,大大提高开放共享程度,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目的,促进了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手段创新。


基于云计算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架构